在英國看病有一定的流程,不能像台灣一樣自己到大醫院掛號,必須預約事前登記的社區家庭醫院,由醫師安排轉診。
所以當你知道懷孕的時候,一定要趕快連絡自己的家庭醫生。
因為是公醫制度,所以在這邊所有檢查都是免費的,除非你想要多一些檢查那就必須要自費。
但其實那些免費的檢查是夠的。
19/11/2012
如果驗出懷孕後,要預約家庭醫師是不會等太久。
第一次會診時,家庭醫師會問上一次月經的第一天是什麼時候好預算預產期,結果我的預產期是7月17號 (巨蟹座寶寶)。
第一次見家庭醫師時她是不會幫你做任何檢查。
本來想說她會幫我抽血確定有沒有懷孕或會是聽胎心音,但她說驗孕棒很準,不用再測了。
所以當你走出診所時,你也不能百分之百確定你到底有沒有懷孕。
之後家庭醫師給了我們一張表,上面列有我們家附近的生產醫院。
離我們家最近的是Ealing Hospital 和 Queen Charlotte's and Chelsea Hospital。
Queen Charlotte'sand Chelsea Hospital的婦產科和新生兒科很出名,也因為這樣它非常的熱門。
它不收懷孕超過8個禮拜以上的孕婦,而且有名額限制。如果排到了,算是非常的幸運。
它是屬於Imperial College體系的,一年大約接生5,000個新生兒。
Ealing Hospital的規模就比較小,一年大約接生2,800個新生兒。
因為我們的郵遞區號關係,Ealing Hospital一定會收我們的。
當然大醫院有大醫院的好處,小醫院也是。我們上網google了兩家醫院的評價,當然是有好有壞。
最後我們決定了Queen Charlotte's and Chelsea Hospital,因為如果之後不喜歡了,要轉到Ealing Hospital也比較容易。
而且如果中間出了什麼問題,在大醫院裡裡要處理會比較容易也比較安心。
當你告訴了你的家庭醫師你的選擇後,家庭醫師會寫一封申請書給醫院,之後就是等醫院來消息看有沒有成功。
如果成功,大概一個禮拜後就會收到醫院的來信預約第一次的appointment。
當天還會拿到一本雜誌叫"Emma's Diary",裡面1/3是廣告,包括很多的折價劵以及可以換取的試用包。
其他2/3則是敘述懷孕每個禮拜可能會面臨的徵兆以及胎兒在肚子裡的發育狀況。
裡面還有分析你所有要產檢的項目,可能會碰到的專有名詞,以及產後如何照顧新生兒和媽媽。
這本對頭一次懷孕的媽媽來說提供很多很有用的資訊。